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也是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面对县级财力薄弱、资金配套难、养护成本高等现实问题,我们坚持以交通强县战略为引领,以路长制为抓手,围绕“建、管、养、运”四好目标,创新“共商、共建、共管、共养、共享”模式,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示范县,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奠定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改革经验被省政府办公厅《政务要情与交流》推介。
一、多方联动“共商”,抢抓发展机遇。坚持人民至上,探索多层级、全方位的联动协作体系,科学高效统筹交通规划建设。一是“上下”联动,倾听基层呼声。建立“户所需、村评议、乡审核、县审定”的交通项目会商机制,充分征求部门意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发现和破解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确保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效性。二是“多地”联动,共谋发展路径。建立周边区县合力推进交通发展联席机制,齐心协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速推动项目落地。以举办湘鄂渝黔政协助推红色旅游发展联席会议为契机,76个县(市、区)共同达成《桑植共识》。桑鹤高速、瑞中、定大、桑永等跨县公路项目被提上日程,区域交通网络规划逐步完善。三是“两会”联动,助推交通发展。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作为争取重大交通项目的重要载体。通过“两会”助力,张桑高速、黔张常铁路、桑龙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成,彻底甩掉交通“三无县”帽子,区位条件发生根本性好转。
二、系统思维“共建”,破解资金瓶颈。探索“县级财政奖补、乡村投资建设、群众让地捐款”的公路建设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和群众广泛参与公路建设。一是让社会参与减负财政。积极鼓励社会捐赠,依法依规采取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路林资源开发权等方式,拓展建设养护资金渠道。梅家桥村102户农户无偿提供10.5亩土地,全力支持村道建设。张家界大鲵温泉度假酒店自筹200余万元,提前修建通往酒店的路基。二是让基层先行加快建设。鼓励乡镇、村居先行开展路基工程建设和相关项目前期工作,对实施进度快、成效好的农村公路,优先下达建设计划或招标立项,并给予一定资金奖补,加快项目开工落地。三是让群众受益支持工作。统筹各部门资金和项目,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美丽屋场、美丽庭院、风貌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让群众获得切实利益,赢取真心支持、配合。在官瑞等公路提质改造工程中,大批群众主动让出自家院落,弘扬了“甘为路石,敢承大重”的湘路精神。
三、分级负责“共管”,压实工作责任。以路长制为重要手段,加大路政执法力度,持续整治路域环境。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一方案、两办法”,推行由政府主导的县、乡、村三级“路长”管理模式,将公路管养由单一的部门管理变为由“路长”负责的综合施策,有效解决了“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二是加强路政执法。积极开展“打非治违”“顽瘴痼疾整治”“路域环境整治”等行动,加大巡查和路产路权维护保护力度,及时发现、制止涉路违法行为。2022年,全县累计处理各类交通违法案件480余起,消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714处,牢牢守住了安全生产底线。三是推动科技管养。依托5g和云计算技术,推行路长制app和“桑植县交通强县工作云平台”管理系统,建立“一路一档”,实现农路线上管理。全县共摸排农村公路6500余公里,设置县级路长9名、乡级路长23名、村级路长299名,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