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人民政府
新邵县地处湘中腹地,是湖南省地理几何中心,素有“湖南之心”美誉。县域交通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级卫生县城、“最佳绿色生态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近年来,我县着力强化交通运输基础支撑,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完善路网服务功能,路况水平和路容路貌大幅提升,为服务全域旅游、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至2019年,全县游客年均增长24.95%,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6.65%,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16.2亿元。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兼顾,凝聚工作合力。一是严格责任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公路养护管理,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县级领导、职能部门及各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公路养护及路域环境治理协调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印发责任清单,将管养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工班、路段、各村,明确具体责任人、具体要求,确保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在当前政府过“紧日子”大幅压减公共预算开支的背景下,县委、县政府始终保障公路管养资金列支。2020年,为迎接干线公路养护“国评”,我县在部省补助2240万元的基础上,想方设法配套解决了2100万元用于日常养护、大中修和水毁抢修,全县公路路况质量较往年大幅提升。三是突出地域特色。把公路管养与县域旅游发展相结合,在美化公路环境上下功夫,利用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弃土场、改线废弃老路段、公路用地和路肩边地等,布局建设一批休闲景观点。如投资3700万元在贯穿全县的g207、s236等110公里国省道上建成9个休闲区、16个景观点,沿线林带连通、绿化立体,国道207新邵段被评为全省最美干线公路。
二、管养并重,提升治理能力。一方面,推行路长制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县级班子成员担任普通国省道“路长”,乡镇政府负责人担任县乡道“路长”,村(社区)主任担任村组道路“路长”,各级“路长”定期开展公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县“路长办”,由县“路长办”督办整改。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在爱路护路中的主动作用,聘请一批党员、社会贤达担任“分路长”,履行监督和政策宣贯职责,提高人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另一方面,创新日常养护机制。推行干线公路“中心养护站道班”的运行机制,实行“定额管理、计量支付”,为中心养护站配备各类专用车辆、设备20台套,担负路面和附属设施维护维修,保证路况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成立绿化养护工班,购置园林洒水车2台,专门负责绿化苗木设施管理养护工作。2020年,新邵县完成普通国省道预防性养护工程项目59.5公里,普通国省道“好路率”达100%,农村公路“好路率”达90%以上。
三、防治结合,优化路域环境。一方面,坚持以防为主。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文件,明确农村建筑现场定址审批,以制度遏制公路两旁违规占建现象。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为每村配备环卫保洁员,按照5万元/村的标准落实公路保洁和垃圾清运经费。通过巡回宣讲等形式大力宣传公路管养政策,利用“村村响”广播等媒介滚动宣传公路管养基本要求,组织各村建立“村规民约”,选派护路志愿者、基层法治讲解员和基层派出所干部进村入户,特别是对公路沿线居民面对面讲解,切实做到养护宣传无死角、全覆盖。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整治。建立路政案件联查联处机制,路政养护巡查“两位一体”,全面清理公路无序堆放搭建、车辆乱停乱摆、杆线乱拉乱接等现象,路容秩序日益规范。开展马路市场整治,全县乡道以上公路56个马路市场已全部关闭搬迁。严厉查处公路超载超限违法行为,建立2套不停车检测系统,设置3处流动稽查点,年均检测车辆5.9万台次。加强源头治理,设立12处源头企业出车发运视频监控,公路破损明显减少。
四、融合共享,完善服务能力。一方面,优化公路服务设施。在g207国道“湖南之心”等地设立4处停车区、建成1处服务区。特别是2020年8月正式运营的坪上梅寨服务区,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设置免费停车休息、加水加气、车辆维修指引等服务项目,购物、餐饮、住宿服务一条龙,成为最美公路上的一颗“靓丽明珠”。另一方面,构建便捷服务网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严塘白水洞、坪上清水村、酿溪大新资江风光带、巨口铺白云岩等重要景区为中心,串接5个乡镇旅游交通圈79公里。规范公路标志标牌,在县域主要道口、高速出口等醒目位置布设新邵县全景图,服务群众出行。建成新邵交通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开通新邵“交通旅游”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班线运营、道路疏堵、天气预报、客流预测等信息,客旅运乘体验大幅提升。